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夯基赋能
赓续中华文脉,光耀复兴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文明要鉴往知来,教育要率先力行。教育在知识传播、文化传承、精神创造、文明创生中始终承载着重要使命,对于人类文明的演进与发展具有独特的社会历史意义。基础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基点与起点,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创新与文明进步的先导和基础。在新的历史征程上,基础教育要把握好“两个结合”的内涵要义和实践要旨,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自觉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构筑时代新人的信仰之基、智慧之识、实践之路,提升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文化主体性及其实践自觉。
要深刻体认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根脉与时代风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离不开一代又一代堪当大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接续奋斗,离不开承载着民族文化立场、文化基因、文化心智的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与支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是当代中国学校价值观教育的本质规定与时代选择。因此,需要科学把握学生的身心特点与成长发展规律,以精准适切的方式铸牢青少年群体的“中国魂”。以文化为根脉、以传承为基点、以创造为动力、以发展为指向,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产品与传播体系,构建以情感逻辑为主线的文化实践方式,使中小学生在文化的诗意栖居中实现精神成长、文明体认与灵魂塑造。
要深刻体认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精髓要义与内生智慧,以具有独特文明标识的现代化课堂启智润心。课堂是青少年“学以成人”的核心场域。要依托课堂这一重要载体,打造具有文化传承性和文明独特性的现代化课堂,在生动活泼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崭新的时代内涵,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延续民族的精神血脉。一方面,聚焦学校“小课堂”,充分发挥教育教学的育人功能,以“双减”营造健康教育生态,激发教育的乐趣、美感、温暖,把广谱式的知识教育与民族性的智慧教育有机统合,发扬“以德为先,重礼而非仅仅求知”的中华教育传统,使学生萌生中国人独有的德行精神、心智结构与人格形态。另一方面,办好社会“大课堂”,构建“入心化行、由感到悟”的文化涵育模式,使学生在社会观察、知识积累、实践思考中感受中华现代文明的独特魅力;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讲好“大思政课”,在国际比较与时空观照中使学生明确自身的精神坐标与民族品格。
要深刻体认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独特魅力与实践品格,铸“明道、知史、开新、善诱”的新时代教师队伍。“明道”即要求教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胸怀“国之大者”;“知史”即要求教师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历史,明晰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深层机理;“开新”即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有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赓续历史文脉的基础上,以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谱写中华文明的当代华章;“善诱”即要求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阐释力与文明传播力,以人格影响、心灵启迪、行为感召的方式,培育学生具有民族品格的文化心智、精神境界与崇高信仰。
嗣前人之造诣,踵其事而增华。新时代新征程,基础教育要承典塑新、向新而行,发挥在知识传播与创新、文化承继与发展、文明创造与跃升中的独特作用,增强建设教育强国的文化担当与文明意蕴,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夯基赋能。
文章来源|《人民教育》2023年第12期文章作者|柏路责任编辑|李帆微信编辑|陶玉祥
推荐阅读
欢迎订阅
①扫码订阅2023年《人民教育》杂志
②关注“人民教育”微信公众号并设置星标,第一时间获取精彩内容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